觀《五百年來王陽明》有感
造價管理部 徐宏紅
《五百年來王陽明》是由南京師范大學酈波教授在百家講壇上錄制播出的視頻課程,他生動地講述了王陽明先生從祥云托夢到少年立志做圣人,從鉆研詞章到精于騎射,從反抗宦官被流放到創立心學開學講壇,從知縣事上練到平叛剿匪戰無敗績等跌宕曲折的經歷。在千磨萬擊的人生困厄中,王陽明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天泉正道,最終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生。通過對視頻課程的學習,我對王陽明的人格魅力和心學思想都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悟。
知行合一,真知伴隨行?!爸迸c“行”沒有先后之分,像萬物生長一樣自然發生?!爸笨衫斫鉃槭吕?、意義、感覺或信仰,“行”是由“知”觸發的自然而然的行動,“知”與“行”本為一體不可分割。這有別于先知后行,就是明知道理卻不愿付諸行動,這不是真知。人們常說“道理都懂卻還過不好這一生”,此時道理你知道也認可,但它沒有真正深入你的內心,所以就不會付諸行動。王陽明先生不僅講理論,他同時提倡實踐的重要性。如事上練,通過堅實的基礎、切實的手段、忠實的執行,不斷夯實知行合一。
致良知,良知是內在的道德自律,是人內心的光明指引。通過知行合一的事上練,不斷找尋自己內心的良知,形成一個持續提升的一個閉環。即人人心中皆有一個圣人在,路途雖遠也可達,只要一直堅持在自我升華的路上。
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行善去惡是格物”。當一個人的思想到了那個境界之后,他對世界的觀察就是客觀的,是沒有善念沒有惡念的;有善意有惡意是心靈有了動搖,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是有良知,為了善念除去惡念就是格物致知。天地萬物,本來是沒有善惡之分的,只是因為人的“分別心”,才把事物區分成了善惡。有了分別,就有了喜好與厭惡,但事物的本身,是不會因為人的喜惡而有分別的。我們要堅守自己內心,保持至善知惡的良知,追求行善去惡的格物精神。
他頑強、智慧、我心光明的豪情值得我一生拜仰和學習。王陽明先生年少時練過騎射,從錦衣衛的詔獄出來歷盡九死一生,之后身體狀況欠佳。但他在貴州龍場那種魑魅魍魎的環境下,在做好工作的同時,還能一邊開壇講學一邊精研學術。晚年患有咳疾時仍堅持邊打仗邊教學,圣人在惡劣環境和身體虛弱的情況下仍能做出一番大作為的精神讓我敬仰。
幸運的是,我身處蓬勃發展和關愛員工成長的公司。公司提供開敞明亮辦公設施,豐富的項目平臺;倡導早跑步增強員工體質,晚讀書豐富員工知識,但我仍未能充分發揮優勢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今后我將以陽明心學作為行動指引,從認知到行為作出全面的改變:不斷磨練本心,并用善指導實踐。在工作任務中持續學習并快速成長,力爭為公司的長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該作品榮獲文昌集團2021年冬季文體活動征文二等獎)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侵刪。